![]() |
||||||||||||||||||||||||||||||||||||||||||||||||||||||
|
||||||||||||||||||||||||||||||||||||||||||||||||||||||
環境議題下的公共工程 - 最「環保」的水庫工程
董志剛 蘇花高速公路因夾雜環保及國土規劃、地方經濟發展爭議,每隔一段時間紛紛擾擾就會盤據媒體版面,成為事前討論最多、最知名的公共工程之一。 事實上,因環境爭議影響的公共工程越來越多,只是程度不一,很多沒有受到媒體關注。在此準備介紹的是,台灣水庫開發歷史從事環保措施範圍最廣、項目最精細,目前正在施工中的湖山水庫。在過程中,甚至創下環保團體以公民訴訟(註)控告主管機關環保署怠忽執掌案例。 從事這些環保措施,就主辦機關、監造單位及施工廠商都要付出相當人力與心力;而且這些是從事土木水利工程人員以往不曾有的經驗範圍內。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在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協助下,簡單介紹如後,保證令人大開眼界: 一、 植物保育 n 稀有植物保育 ◎ 繁殖材料採集及苗木培育:採集成熟果實及枝葉等營養器官,於網室培育苗木,提供區外植生復育。 ◎ 生育地調查:除已完成生育地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之調查外,並發現生育地屬於砂質岩壁,光照太強之裸露岩壁或植物覆蓋太密導致透光太少之環境,皆不適宜圓葉布勒德之生長。調查另發現,在湖山水庫工區外,斗六丘陵範圍之鯉魚尾坑、大埔溪、北勢坑溪及水庫集水區上游均有圓葉布勒德藤之生長,可供未來復育地點參考。 ◎ 移植與撫育:為確保施工區植株之成活率,特生中心先將苗木栽植在裝有介質之袋裝物內,再將其固定在移植地之砂岩陡坡上。目前正觀察植後之成活及生長情形,以供未來水庫工程稀有植物移植之參考。 ◎ 現地保護:湖山壩導水隧道出口附近岩壁發現之圓葉布勒德藤生長,已辦理洞口變更設置減少洞口開挖量,讓生長於該地之圓葉布勒德藤持續保留,施工過程並進行相關保護措施,降低施工塵土附著於葉面之機會,以免影響其生長。
n 工區內植物移植保育
植物移植保育作業係依植物移植作業流程進行規劃辦理。
n 移植作業順序
n 植物移植先期工作紀錄
二、 動物保育 n 生態圍籬設備
◎簡易型生態圍籬
n 改良型生態圍籬 在施工計畫範圍內沿既有道路及新增闢之施工便道,目視搜尋路面上遭到車輛意外輾斃的路死動物(Road kill)個體,為增加資料收集的完整性,分別於晨昏各進行一次全區域的調查工作。每日記錄整理分析,工區內路死個體主要發生的種類和出現地點,以便對路死個體出現頻繁的路段,提出該區域之生態圍籬、廊道及警示牌等具體改善措施。
n 工區內動物移地保育
n 動物移地紀錄 生態人員放置誘捕設施
生態人員定期巡視誘捕設施
進行移棲工作
三、 棲地營造 n 自然生態保留及復育區規劃 湖山水庫位於生物資源豐富的斗六丘陵,為開發與保育兼顧的考量下,將湖山水庫計畫區範圍北側的培厚A區規劃為湖山水庫自然生態保留及復育區。經由中區水資源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生態總顧問…等,勘定區域範圍內現有廢棄檳榔園作為生態造林實驗地,並將庫區內原生樹種小苗移至該地進行造林實驗,依不同生態環境種植不同特性之物種。此實驗地若造林成功,將可提供淹沒區之生物遷地保育的場所,以維持湖山水庫地區原生物種生物多樣性,並形成更豐富的自然生態。
n 植物保存區規劃
於水庫工程進行前,壩區及庫區將辦理地表清理工作,為兼顧工程並達到生態保育及水資源永續經營之理想目標,將配合壩區及庫區內之珍稀植物之移植作業,於庫區內規劃一處可供植物移植之植物保存區,往後可作為庫區植物移植及解說教育之用途。植物保存區內預計配置樹木保存區、稀有植物假植區(網室)、人工濕地、入口廣場及導覽步道。
四、 生態教育訓練 「工程人員生態保育訓練」係由生態保育專業機構對中水局及施工廠商現地人員進行生態保育教育訓練,並印製庫區內各類保育動物之照片放大貼於工務所牆壁隨時提醒工地人員,加強參與水庫計畫施工人員對生態環境的瞭解及關懷。
(註)公民訴訟係在環境法領域(包括環評法、空污、水污法等)概念;就污染者、主管機關及基於公益團體三邊關係中,由公益團體角度對主管機關產生監督制衡作用。
資料來源:湖山水庫工程計畫專屬網站 生態保育措施網頁 http://www3.wracb.gov.tw/index_4_3_1.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