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
民國81年省政府核准臺中地區籌建具有國際水準之戲劇廳,爾後因國家財政困難規模名稱經多次修改,經前文建會陳主委郁秀建議朝「歌劇院」發展,並於90年依文建會建議以戲劇為主規劃一座國際水準之地方層級的文化設施,省政府便全力朝「國家歌劇院」規劃籌建。 在2005年10月台中大都會歌劇院(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國際競圖,伊東豐雄以一座「壺中居」的大型都市廣場,獲6位評審全票認同勝出。這棟建築的外形似東京的Mikimoto Ginza 2館的起司造形,但裡面的空間機能與形式絕對比它來得複雜且更有趣,樓層有4樓,空間流動性貫穿整棟,而2樓有2009席的大歌劇院、中型劇場有800席、多功能的實驗小劇場為200人席次,而立面框架不對稱的多孔隙建築流動造型,在夜間演出時,其玻璃纖維混凝土版,將流露出如繁星般炫麗的景象。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模型內部景象 歌劇院的設計想法不再執著於原有線性或曲面建築,而是超越原來幾何學的模式,而過去機械式的美學思考,也轉為全新的電子美學形式,伊東善於運用鋁板、玻璃等材料表現建築的輕盈,穿透感,使自然的光與風,結合數位電子媒體的流動,形成獨樹一幟的語彙。 伊東豐雄小檔案:
資料來源: 1商業周刊-伊東豐雄的前衛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