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再現-國定古蹟台北賓館庭園整修及賞析介紹            建築師:卓銀永

 

  國定古蹟台北賓館庭園是和洋並存的空間規劃,前庭(南向)為法國式對稱幾何庭園,正中央有一座巴洛克式噴泉水池;內庭(北向)為日本池泉(又稱築山式)迴遊式庭園,而整修完成之和式屋庭園,則是為數寄屋(類似茶屋式茶亭)的規劃設計。當初日本佔領台灣後日本「…長官都將總督官邸視為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的象徵性建築物,故要盡其能事建造的宏偉氣派。」「…庭園採用純粹日本風格,假山水極為雅緻。」

 和洋館並存庭園案例相當的多,其中以東京舊古河庭園以及巴黎「阿爾伯-甘」(ALBERT KAHN)花園的和洋並存的庭園與台北賓館較為相似,銜接不同風格庭園的空間元素以草坪或林蔭式小徑或洋館建築,很巧妙的阻絕不同空間意象相互混淆的現象,這種規劃手法大致是相同的。台北賓館(原日本總督官邸)庭園是國定古蹟所以整修復原的基本理念如下:

一、 重視古蹟修復的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

台灣第一個也是最具規模的日本庭園;更是20 世紀初日本國外所建造日本庭園保存狀態良好的最古事例。

二、 「恢復優於創作、保存優於新建、使用優於閒置」的原則:

將幾近荒蕪的後方庭園重塑為一個呼應現代需求的高價值庭園。

三、 從前人的思考方式、技術、手法追求傳統造園技術現代化:

現代人美學意識,以自然為範本的自然寫景式造園手法,以符合台北賓館質樸自然的庭園定位。

四、 恢復為足以留傳後世的庭園:

  庭園整修技術面上,包括配置、修復、配植等細部細節在內,以絲毫不馬虎的細緻工法,由「庭園精修師」帶領施工人員親自動手施作。規劃設計手法分析著重在軸線構成,重點與朝向岬角與峽彎,立體關係營造日本庭園究風水〝四相神獸〞格局,左青龍(東方)會有流瀧式水流,右白虎基本是會有較平的礫石路,北玄武是三座山,而南朱崔會是草坪等較平之地,從平地看「山」應該是池泉迴遊式庭園的整體空間架構,即是完整的築山形式;一山、二山、三山及一山的夕陽木,二山的正陽木,三山的寂然木及枯瀧、流瀧(瀑布)與清流的全部。此構成要素也是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古庭學者鈴木城教授對台北賓館庭園現場解說非常強調的一點。日本庭園也會著重在「真、行、草」三種形式的探究,台北賓館日式庭園主要保以「草」的形式表現,部份使用「行」的形式表現,「草」是自然「真」是較嚴謹,而「行」剛好介於自然與嚴謹之間。

  台北賓館植栽亦配合日本池泉迴遊式庭園的風格,除了保留、清理、移除及大喬木修剪後,更應講究庭園之美,層次感及歷史感的植株外,更導入本土原生樹種中之紅葉類、落葉類、小喬木及灌本,落葉開芯及低矮喬、灌木的原則,都用以造在原有綠意盎然的明覘林地。除此除心字池、池岸洲濱、石組、塊石、護岸石、土橋、草橋、石橋之整修皆是本次之重點工程。庭園步道之整修更是依水池周邊、假山、石橋、石組、枯瀧、流水、亭廊,主要喬木的迴遊考量,創造出精彩的動線,再加以「保存飛石、渡石」之原則與細石步道結合,逐漸恢復日式古庭園的風貌。

  日式庭園相當重視石組的規劃與設置,每塊石各有其不同的「紋理」筋脈,不能逆其筋脈安置;有必需立置之石,也有用於橫向、斜向之所謂既定之安置方式,亦即所謂「石之氣勢」,不能違背其向上、向斜或橫向之欲動的氣勢,以此原則佈置出效果。 

  有關日式石灯籠的復原整修,台北賓館所見遺跡,大部為柚之木及雪見等石灯籠,這次亦一併修護。流瀧(瀑布)是日本庭園內是相當重要,台北賓館庭園的流瀧經調查有「男瀧」及「女瀧」兩者,大概有一段式、二段式及流感式等三種。至於和館庭園-數寄屋風之內庭規劃設計亦有其重點存在,其空間區劃及說明如下:

一、 前庭:人口到玄關的動線以彎曲或轉折處理,以增加前庭深度感。「易行走」、「引導性」之機能上的實用性極為重要,並使用添景物避免壓迫感。

二、 主庭:做為觀賞用庭園,應鄰接居室、客廳等重要空間。以植栽結合石與水,營造深度感。講究自然重視閒情逸致的造景品味。

三、 側庭:做為主庭與前庭的通路,注重其易行走性。側庭大多為狹長形空間。以地被植物或敷砂、敷砂利覆蓋地面。

四、 裏庭(後庭):避免使用巨大庭木或密植式,日常生活必要的多功能空間。

五、 其他規劃重點:深度感的表現,以易行走性為主要考量的舖面,植栽與石組配置、庭池、庭門、客石、乘越石、主人石、踏脫石、飛石、踏分石、洗手鉢、舖砂及砂利、延斷、竹垣或綠籬...等都是重要的元素,當然其設計規劃和禁忌仍需遵循日式庭園設計手法處理。以上簡單介紹乃是對於台北賓館日式庭園在修復時從設計規劃到施工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不是日本人的我們,除了可以到台北賓館欣賞日式庭園之美外,若有機會到日本或其他地方的日式庭園會有一點概念和感覺。

 

資料提供:卓銀永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內政部古蹟設計監造專任建築師、中國國際觀光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