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公共工程-從生態邁向永續

 

時間:98年1月6日 星期二 14:00~16:00

地點:中央大學工程五館營管所視聽教室(E6-A413)

講員: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李顯掌科長

本次專題演講邀請到了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的李顯掌科長,主題為『推動公共工程-從生態邁向永續』。台灣為因應各項國際公約及各種關於永續發展活動的要求,行政院在1992年成立「行政院對外工作會報全球環境變遷工作小組」。1994年擴編提升為「行政院全球環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使得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工作邁入新的里程碑。近幾年來由於全球永續發展的活動進展快速,國內政治、社會、經濟與環境等永續發展事務亦發生重大轉變;為掌握國際契機,統合國內永續發展之相關事務,以配合國家政體提升競爭力之目標,於1997年擴編成立為跨部會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在推動生態工程的過程中,由於以往採用的「生態工法」一詞,常遭人誤以為是一種工法(即施工方法)而滋生爭議,為了讓這項政策能持續順利地推動,並與國際專業用語Eco-engineering接軌,因此工程會自95年6月21日起,便正式將「生態工法」更名為「生態工程」。

探究「生態工程」所強調的目標,除了促進產業及經濟發展外,更在創造優質永續的生活環境。因此,生態工程即推動所有公共工程應融合生態系統與工程技術,從問題根源著手,兼顧環境的永續經營。實際的作法是,除了考量原有的功能、安全之外,並且更要對環境、生態、景觀、甚至文化等進行考量,以促使硬體工程建設與整體環境相融合,並維護生物多樣性。

透過李科長詳細地介紹後,對於生態工程與永續工程方面我們不僅有了更加深入的概念,當然也有了不少的啟發:台灣自然生態蘊藏的無限生機。當這塊精緻複雜而脆弱的自然環境,一旦湧入大量人口,帶來過度的消耗和開發,危機自然隱然將生。眼見自然環境以開發之名,不斷遭受破壞,終於有人開始反省,如何將人類活動所帶來的生態衝擊降至最低?如何重新回復生態系原有的風貌?如何追求生態與發展的平衡,才能達成環境永續、人類永續的目標?唯有與大自然共存共榮,台灣才可能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