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奇兵BIM打造世博會中的“和諧城市”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的掌聲似乎還在空中迴響,又一樁全球頂級盛事又將在中國登場——還有不到半年,2010年世界技術綜合性博覽會(簡稱“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超過7000萬人的參觀數量、超過2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報名 數量將成就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屆世博會。
本屆世博會將是探討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圍繞本屆活動“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與會者將共同探討城市環境中的文化融合、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區構建和城鄉互動等多個議題。

    在世博園C區,有一座總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的“和諧城市”,這便 是以此為口號的2010年世博會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館。從“和諧城市”的英文表述(Balancity)上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城市如果能夠在創新與保護、發明與傳統、都市化與大自然、工作 與休閒等方面保持平衡,這個城市就能成為一個宜居的地方,這也就是上海世博會德國館所要傳遞的資訊。

    參觀者走進“和諧都市”館就仿 佛踏上了一個真實的城市之旅。旅行從港口開始,走過花園和綠地,穿過市政規 劃辦公室、工廠以及城市中心廣場,最終到達城市的能源中心。正如上海世博會德國館政府總代表迪特瑪律•施米茨所說的:“只要能在更新與維護傳統之間、在改革與守舊之間、在都市化與自然化之間、在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在工作與休閒之間創造出一種均衡,如果這 一切都處於和諧狀態之中,都市生活就是非常值得去追求的。

    這座由德國Schmidhuber+Kaindl公司原創設計、現代集團作為上海當地合作設計單位負責施工圖深化的“和諧都市館”由位於12米標高的Z字形展 廳、內設三層回廊的圓形劇場、緊貼地塊南側呈倒T 形的四層輔助用房 (包括機房、辦公、VIP區、廚房及餐廳區等)組成。展廳部分是空間桁架,由29根圓形鋼柱支撐,多功能演示廳是單獨的建築體量,由24根鋼斜柱及若干環梁組成受力體系,並在第三層回廊的高度與展廳相連。整體空間關係比較 複雜,但流線設計合理。

    該項目存在多重難點。展廳與劇場兩個大體量的仰合,在技術上如何實現?建築如何與結構配合?結構又如何與設備配合?還有第三部分輔助用房,此外世博會要求設 計一個寬敞的通道供觀眾排隊,兩大體量與通道如何與輔助用房銜接,包括銜接部分保溫、防水等方面的考慮。
 

    在體量內部,上下貫穿的大結構柱如何與下部空間關聯。德方設計了三明治式的複雜層次,剖面由內而外依次為內板/內裝飾層,鋼結構,外板,外包模,鋼結構又部分地穿出外板與外包模相連接,各層假如 橫平豎直,可以在平面圖紙上描繪,但實際是一個在空間中起承轉合的結構,雖然也都是直面,但很難用2D投影表達清楚。

    設計所建築設計師劉文毅表示:“這就需要借助3D軟體介入,既然用到3D軟體那就不是建築一個工種的事情了,而是整個工種都要用到3D軟體。”現代集 團從2008年7月開始接手德國館專案,到2009年7月主體鋼結構 竣工。期間由於原創方案的空間3D關係複雜,工期又比較緊張,現代設計專案組既要保持設計風格,又要使之符合中國本土規範,經過反復調整和修改,最終按時出色地完成任務。

 

 

 
 
 

資料來源:http://www.autodesk.com.tw/adsk/servlet/home?siteID=1170616&id=2501735

          德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