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摩天樓-濱海舫

 

 在2008年竣工的濱海舫將成為新加坡最高的住宅建築。該項目由NBBJPeter PranTimothy Johnson設計。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特別要求NBBJ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設計一個在新加坡市區“展示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標志性建築,以此吸引國際人才來此置業。

    NBBJ建築事務所推出的設計方案由兩棟大廈組成,分別是63層和70層,最高達到245米。濱海舫位於CBD和濱海灣的入口處,在城市的總體規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濱海舫的設計如同一件出自天然之手(陽光、風、水)的雕塑品。兩棟大廈及基座倣佛是經過旁邊的海水沖刷而成;與大廈相分離的基底形成的“溪谷”也成為一個主要的市區休閒場所,營造出繁茂蔥郁的生活環境;兩棟大廈巍然矗立,交相呼應,設計上也採用了不同手法,高矮區分,錯落有致,但都盡可能的擴展視野,讓住戶眺望海灣和公園的景色。較突出的大廈在設計上採用了一個富於動感,雕刻狀的“前帆緣”造型,宛如一面揚帆起航的風帆。而兩棟大廈在外層上也都採用了透明玻璃,令人聯想到傾瀉而下的瀑布。透明玻璃映襯著天空,讓建築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倣佛是天堂、星空或是雲彩。濱海舫是新加坡用來圍繞濱海灣的“翡翠項鏈”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濱海舫以風帆型設計聞名,但纖長的設計也意味建築更容易被強風搖晃。為加強公寓的結構安全,防震設計成為它的一大特色,既為抗強風,也確保它可以承受中等強度的地震。去年底竣工的濱海舫因採用獨特設計和工程技術,獲得建設局今年頒發的優秀設計和工程安全獎(Design and Engineering Safety Excellence Award),成為8座得獎建築之一。   

    濱海舫以70層樓的高度獨占鰲頭,然而其又扁又高的風帆型建築設計會讓住戶更容易感受到建築物的搖晃。 為克服這個挑戰,工程師團隊使用多個鋼筋混凝土樑及支架,加強建築的結構及支撐力,讓它具防震能力。 

    負責工程設計的Meinhardt(新加坡)公司執行董事那森說,濱海舫的建造工作面對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所幸工程師、設計師和建築師同心協力以富有創意的方式克服挑戰。濱海舫建於土質較鬆軟的填土地區,要在這樣的基礎上豎立高樓大廈已不容易,附近的地鐵站及其他建築更為挖掘工作增加難度。萊佛士轉換站近在咫尺,公寓與地鐵隧道的最近距離只有2340公尺。為避免挖掘工程影響附近的地鐵隧道,工程師使用混凝土連續牆環繞整個工地。連續牆以三個環環相扣的圓圈組成,類似“花生”形狀,可使得挖掘力度互相制衡,避免周圍建築受影響。濱海舫也使用更高等級的混凝土,這樣屋內支柱的面積能縮小,住戶可更自由設計屋內格局,窗外景色也不會被龐大支柱遮擋。

 

 

 

資料來源:

摩天方案 http://www.skyscrapers.cn/data/skyplan/si_The_Sail_@_Marina_Bay.htm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3367.html?goodTag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