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況-黃金田

 

個人資料

畢業 96學年度
團隊

team

指導教授 黃榮堯教授

中國工程師學會創會百年紀念專刊徵文第3名

我參與工程建設的經驗與感想

摘要 

  我曾經當過「榮工人」、「捷運人」、「中央人」,並以「營建經營管理人」註冊網路部落格,作為工程知識以文會友溝通的平台,但這些都是階段性的人生,唯獨「中工會」的「中工人」伴我成長一生,所以目前更積極的匯聚工程經驗與技術,將撰寫一本《營建經營管理》一書,奉獻給愛好工程智慧的夥伴,凝塑「中工人」大禹治水、建設國家、造福社會與博愛大眾的精神,為「中工人」傳承,勇往直前、努力奮鬥!

一、榮工人生 

  1969年至1988年,我參加榮民工程處對外招考員工,錄取後被分發到林口火力發電廠,之後調左營軍港等工區,擔任防波堤監造工作,然後調往大林火力發電廠、中鋼建廠擔任基礎施工任務,接著借調外交部、海外會並奉派出國。第一次被人帶到中非共和國公路隊做工程;第二次擔任榮工處基樁隊隊長,帶領一批人員及機具赴馬來西亞快速道路工區做打樁工程;第三次擔任榮工處工務所主任,單槍匹馬赴新加坡地鐵工區就地取材,招募廠商及工人參與建設。以上從基層的工程司,一步一步晉升擔任工務所主任,這段期間就是我的榮工人生。

  在這個漫長的19年歲月,等於從海港工程做到十大建設的中鋼建廠,從國內工程做到國外工程,是我的工程知識與經驗累積的成長期,每天所見都是不同的工程面貌,能夠提供大家的是從事海港、橋樑等人同天爭的經驗,在做左營軍港防波堤的燈塔,不僅季風浪高滾滾,而且夏秋颱風頻繁,日夜趕工,剛完成澆灌混凝土已經凌晨2時許,雷雨交加的颱風若來襲,工程進度則要延後二個月;相反的,進行橋樑工程,則要利用冬天枯水季先將河床改道,施做最深的橋墩,等夏季河水高漲時,最深處的橋墩基礎已經完成了,機具可以移至河岸作業。如果不是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與環境變遷的觀念,全盤了解整個工程作未雨綢繆的因應計畫,那麼較深的地方無法靠近工作,而較淺的工程已經完成,則會造成停工的窘境,短則停工一季,甚至長達半年之久,等於拿到一手好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最後以輸家收場。

  基礎工程一定要掌握地質,在馬來西亞古隆快速道路工區的橋墩基礎,其地質在地面屬軟弱沼澤層,深達地下15公尺,然後在15公尺以下遇到不均勻的堅硬地盤,因此所有的打樁機都無法進入工地打樁,必須引用中鋼建廠打設雷蒙樁採用木筏的方法,預先訂製木筏,使打樁機能平衡的站在上面作業,防止沈陷發生倒塌肇事。另由於灌溉溝渠阡陌縱橫,也利用中正紀念堂荷重試驗用的H型鋼樑(厚高80公分,長度14公尺),每座4根橫跨渠道,當作便橋,讓所有的人員機具通行,如此表面上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隱藏著重重的困難,必須靠技術與經驗才能克服,終於能順利的在2年多的時間,建廠製造預力混凝土樁(直徑50公分),打設完成總數量達42萬公尺的艱巨任務,變成轉虧為盈的豐碩成果。

二、捷運人生

  1988 年至2007年,我被借調台北捷運局北工處擔任淡水線材料試驗工務所籌備工作,先從工程品質控制做起:禁止海砂運入工地、解決初次製造預鑄混凝土軌枕、改善預拌混凝土場加裝冷卻控溫設備等問題,然後在未能通車的階段擔任土木科科長,推動軌道剝離、隧道漏水、砂石風波、建材高漲、高架橋補強、廠商仲裁索賠、 法商離去再發包、工程驗收及試車通車,並完成初勘、履勘移交捷運公司營運等任務,這樣一波又一波,困難重重的問題終獲解決。後來調往南工處,先後擔任土木科科長及工事科科長,推動新店、中和線收尾,新莊、蘆洲線的台北市區段、信義線捷運監造及台北車站交九客運轉運中心BOT的促參業務。該項BOT等於實現不可能的任務,因此獲行政院頒獎100萬元(給工作團隊)的績效,這是我的捷運人生。

  回想20年多年前,我從新加坡地鐵工區歸國不久,借調台北捷運局,在這篳路藍縷的階段,首先拆除舊台鐵的北淡線,然後開挖高架橋的基礎,改變了沿線風貌,交通更加擁擠。每天披星戴月的澆灌混凝土,雖然辛苦備至,但仍然可以忍受,但遭受政客和報章雜誌的負面批評,實在有點承受不住,當時連計程車看到穿著捷運制服的員工都不願意搭載,這種工作環境,同事們受不了,紛紛掛冠求去,但我總覺得:「新加坡能!我們台北為什麼不能?」因此一路走來,八年的堅持,總算在通車後才獲得了掌聲。當假日看到搭捷運的人潮洶湧,擠滿車廂,有些要去圓山參觀花卉博覽會、有些要到北投爬山、有些要到動物園、有些要到松山機場搭飛機、有些要到淡水旅遊等等,我以能參與貫通台北大都會區南北交通動脈的捷運建設,深感榮幸。就如同美國甘迺迪總統曾言:「不要問國家對我做些什麼?要問我對國家能做些什麼?」

三、中央人生

  1998年至2008年,我在捷運工程淡水線通車難題解決之後,發現工程技術的挑戰已告一段落,應為自己豎立一個新的挑戰目標──攻讀一生夢寐以求的博士學位,報考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的營管組,錄取後攻讀博士比做工程還艱難,長達九年的漫長考驗後畢業,終於如願的榮獲博士學位,這是我的中央人生。

  我一路從海港、橋樑、建廠、公路、鐵路、捷運等單純工程做到複雜的系統工程,已沒有挑戰的目標,唯有學術研究的新旅程,充滿著深邃莫測、海闊天空的領域,吸引著我投入。經過三年的準備,錄取了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的博士生,每天縈繞腦際的期刊論文,就像戰爭時,海軍陸戰隊登陸搶灘般,為趕研究創作捷足先得刊登,而不得不利用晚上挑燈夜戰,犧牲星期假日通宵達旦而加緊努力。幸好我沒有失眠的現象,得以一覺到天明,才能有體力長此以往的持續奮鬥下去。

  至於投稿所遭受的艱難度,就好像要跨越遼闊的大戈壁沙漠,又像要橫越浩瀚無邊的汪洋大海般,因為在研究題目「捷運軌道工程介面管理知識庫系統建構之研究」的領域裡,我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困境中掙扎,實在有漫漫長夜武士一般的千山萬水我獨行的孤寂感,何時才能到達彼岸?又好比是全世界要蓋一座宏偉的大教堂,通過SCI的二篇學術期刊論文,就像作為教堂牆壁的二塊磚頭,是永久的文化紀念品,要完成這一座宏偉的大教堂是何其艱難!因此有些朋友、學長、學弟等尚未通過門檻,仍須接受嚴格的考驗。由於我的目標確立,抱著溺水求生的鬥志,堅定必達成博士學位的信念,於是年復一年,日以繼夜的用功,終於經過七位口試委員的醍醐灌頂後,榮獲博士學位。

四、營建經營管理人生

  2008 年至2011年,在我退休後,先後擔任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工程全生命週期品質計畫」主持人、營建署委託「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計畫」主持人,平常則兼任中國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學會、中華民國勞動災害防止協會、中華民國工業科技安全衛生協會等工地主任班講師及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舉辦的品管班講師。我將一生從事的實務、所學的理論、所教的心得融合歸納的成果,利用空餘埋首撰寫《營建經營管理》一書,是我的營建經營管理人生,為培養後進略盡「中工人」的棉薄之力。 

五、結論

  最後,希望我工程成長的「榮工人生」,像滾棉花球般累積工程知識與經驗,能給剛畢業的學子參考;參與國內建造世界一流的捷運工程,宣導觀光旅遊的「捷運人生」能為國爭光;鍥而不捨的精神與堅忍不拔的毅力,求學過程所編織的「中央人生」,作為對讀書真正有興趣的人,才走上攻讀博士之路,否則碩士畢業也有學以致用的一片天空!另外,我認為《營建管理》,似乎缺少了財務經營、工程談判、電子商務等內容,所以我學習:被砍伐的樹木,才能蓋房子,其善盡一身價值的典範,使我退休後的「營建經營管理人生」更有用途,進而攻讀企管博士學位,鎔鑄《營建經營管理》的智慧結晶,啟發後進學習的方向,迎接BOT的時代來臨!當面臨政府對經濟建設預算的緊縮時,能引導民間蓬勃的財源參與國家建設,疏解政府財政的困境,以促進政府與民營企業雙贏的策略。期盼我的實務經驗與研究著作隨著「中工人」的志業得以永續傳承,並將成果奉獻給這塊土地,與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